中国的民歌
从《诗经》四言体到汉乐府五言体
再到南北朝乐府的七言四句七绝体
发展到诗歌鼎盛时期的唐朝
七言四句体山歌已经广泛流传
七言四句体汉语山歌
很快传入岭南各溪垌的少数民族
刘三姐便是汉语山歌传播的先驱者
因为她的广泛传歌
山歌渗透到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
成为极为重要的民族文化,流传至今
三姐歌谣,为人民而唱
“刘三姐歌谣
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一个与歌同行的民族”
2006年6月7日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刘三姐歌谣“成为广西19项非遗之一
源远流长的刘三姐歌谣
蕴涵着多学科的文化信息
对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
提供事实的依据和可贵的启迪
刘三姐歌谣来自民间
经过劳动人民多年传唱和干锤百炼
已经成为广西民歌海洋中闪光的浪花
“以歌代言” 是刘三姐歌谣的原由
所以三姐歌谣的内容丰富
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
诗词歌谣往往都含有时代气息
所运用的语言也带有时代色彩
壮族人民依据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塑造出一个聪明勇敢、勤劳美丽的歌仙——刘三姐
他们通过自己的代言人
以歌来赞美劳动,鼓舞斗争
揭露封建地主的残暴、贪婪和狡作
刘三姐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歌斗争,必然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
歌劳动,自可突出劳动人民的本色
歌爱情,则反映依歌配偶的壮乡特点
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也能表达对于乡土的深情
刘三姐歌谣代表着壮乡人民的智慧
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和歌谣
在壮族人民中间已经流传很多年
成为一部完整的、成熟的艺术作品
如同明珠出土大放异彩
歌仙传说,满壮乡
壮族民间传说认为
刘三姐生于唐代
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
12岁即出口成章,以歌代言
因在壮族歌圩中歌艺赛人而声名远播
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歌圩风俗的女儿”
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
在汉语山歌流行的桂东平乐、荔浦、恭城、阳朔等地
也普遍流传着刘三姐传说
各地也皆有刘仙庙
在桂林有“歌仙台”
传说刘三姐和白马郎在这里对唱山歌
柳州传说
刘三姐在鱼峰山的鲤鱼岩唱歌成仙
骑鲤上天
广两金秀的各个瑶族支系
都传说刘三姐到他们那里传过歌
许多村寨都在村前建有刘三妹庙
定时祭祀,以为纪念
广西灌阳洞井瑶族乡传说
观音娘娘曾叫刘三姐在那唱歌
洞井乡人爱唱歌,皆是受刘三姐感染
侗族爱唱歌,传说也与刘三姐有关
相传有一年三姐到龙胜传歌
消息传到三江县
这里的全村老少都来迎接三姐
与三姐对歌,首首激动人心,富于感情
仫佬族文化也与刘三姐有不解之缘
传说,刘三姐是仫佬人的女歌手
仫佬话把她称为“刘三太”
柳城县的仫佬族中还流传有用仫佬话唱的“刘三太”的歌
刘三姐将山歌文化在广西各民族传播
数千年来,其声誉越传越远
而广西刘三姐歌谣文化
在千百年的歌唱实践中
不仅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动人歌声
还有遍布各地的歌谣习俗与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